今天是

邮票辨伪的要素

    2014-05-14

 邮票辨伪的要素

 

    1、纸张

  早期邮票用纸比较混乱。古典邮票大部分用质量最好的“手抄纸”印刷,此种纸特点是韧性好,不会发黄发脆,缺点是厚度不匀,因而造成古典邮票纸质薄厚有差异。如,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就存在这种明显差别。1878年第一期发行的海关大龙邮票,是用半透明的薄纸印刷的,因此被叫作“薄纸大龙”。而1883年第三期发行的海关大龙邮票,使用的纸就厚,不透明,被称为“厚纸大龙”邮票。此后多个国家采用“机制纸”印邮票,使邮票纸张厚度的均匀性大大提高。

  分辨纸质有助于区分邮票的印刷年代或特定环境。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的“播种”邮票 是用白纸印刷的,战争期间用的是质量较差的发灰的毛纸。

  1918年,拉脱维亚共和国成立之初,没有印刷邮票的纸张,而采用德军遗留下的大量地图印刷邮票。其他的国家,也曾用到卷烟纸、食品配给证等“临时代用纸”印刷邮票。这在经济困难或战争时期比较多。

  在中国的解放区邮票中,也曾出现过类似使用代用纸印制的邮票。1942年淮南区交通总站发行无面值“稿”字邮票,是淮南报社发给通讯员用于寄递稿件及通讯的。它多数用使用过的电报纸背面。原电报纸上有铅笔写的电码数字和用钢笔写的中文译文。

  1947年东北安东印制的毛泽东、朱德像邮票(安东二版)也是使用代用纸印刷的。长期无法搞清该种邮票用什么纸张。为了弄清此问题,集邮家张文光收集了大量这次印刷的邮票。当这些邮票的背面拼在一起时,显露出一女演员的画像,还有“明星便笺”四个字,从而断定此邮票是印在明星信笺纸的反面。

  特殊环境里的特殊邮票用纸,无形中为辨别这些邮票的真实性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邮票的使用纸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而向正规化、专门化发展,和钞票一样,也使用特殊的专用纸张。印制邮票的专用纸称为邮票纸,由国家定点生产、定向使用,这种纸的特点是细洁光滑、吸墨性强、有韧性,手感柔软,耐水洗 ,平展性好。各国使用邮票纸大都具备此基本特性。

  目前,常见的伪造邮票的用纸大多是铜版纸、有光纸等。这类纸手感硬挺,纸质较脆,光滑而吸墨性差,轻微折叠就产生折痕,受潮或浸水后还会掉色。

  新中国1962年至1963年间先后发行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儿童”、“熊猫”“金丝猴”等4套无齿邮票,使用的纸张与同时发行的同图案的有齿邮票的纸张不同,前者纸质较薄,从而便于区别。只是后来发行的无齿票“麋鹿”,与有齿票图案和纸质完全一样,使伪造者易于变造。近代,各国为了扩大邮品的材质种类,竞相选用一些非纸质材料印制邮票。如,铝质、银质、丝绸、塑料等。

  2、水印

  世界各类重要文件、有价证券和纸币大都采用带水印纸张印制,水印已成为防伪的重要手段。早期的邮票也大量使用水印纸印制。邮票的水印可以分三种:

  “单式水印”,在每枚邮票上,都有一个位置和图案相同的水印,亦称“一票一水印”。

  “复式水印”,水印图案在全张邮票上规则排列,重复出现,而每枚邮票上的水印图案位置却彼此不同。

  “全张水印”,在一整邮票上,印一个大水印图案,在每枚邮票上,只有该水印图案的一小局部。有些邮票目录上详细列出了水印的图案、位置和类型等资料,有的还附有图示。由于一般目录图示上的水印图案是从邮票正面观察的,集邮者多是从邮票背面观察水印。因而邮票目录上的图示水印基本都是反的。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邮票水印图案各不相同。如,1840年,英国发行的第一套黑便士邮票便开始用有“皇冠图”水印的纸张印制的,一直延用了20多年。1862年瑞士邮票的水印是双层的椭圆形中有一个十字。1923年至1927年捷克邮票使用的是菩提树叶图形水印,到了50年代水印则改为五角星图。苏联邮票的水印,在1921年使用V字形图案。东德邮票上的水印则是用国名缩写“DDR”字母构成。

  中国最早使用有水印的邮票是1885年清朝海关邮政发行的“海关二次云龙”邮票,俗称“小龙”票。邮票上的水印图案是中国古代的太极图。还有1894年清朝海关邮政为慈禧太后60寿辰发行的“万寿纪念”邮票,邮票的水印仍是太极图。

  早期有些造纸厂为表明售出的纸是该厂的产品,将纸张都加上厂名水印。有时使用这种带造纸厂厂名的水印纸邮票,就会出现特殊的水印。如,1895年发行的我国“台湾民主国邮票”(“独虎票”)就是印在有造纸厂厂名的水印纸上的。由于水印图不连续,所以只能在部分邮票上见到。

  民国初期的邮票一直未用水印纸印刷。后来赝品增多,邮政部门决定改用有水印纸,特在英国定制了大批的水印纸张。此纸坚韧而薄,含有民国邮徽??篆文 “邮”字水印。1940年起在香港印制的孙中山像邮票中,中华版有水印票5种,大东版有水印票10种,商务版有19种。还有1940年发行的香港版长城图航空邮票,有水印票10种,均与无水印邮票混合同时发行,情况较为复杂。

  新中国邮票上一直无水印。1992125日,中国邮票总公司发行的“壬申年”(生肖猴)特种邮票首日封,采用水印纸印制,水印图案是中国邮票总公司的徽志。这是新中国邮品首次使用有水印的纸张印制。

  3、印版

  邮票是邮资凭证,方寸之地,既美观又要防伪,因此世界各国都精心设计,以提高它的水平。目前我国发行的邮票一般都采用雕刻、影雕、影写三种制版形式进行印制。雕刻版是经过雕刻者在钢板上的艺术加工刻出原版后制版,采用凹版印刷。其特点是墨色厚实,线条清晰,可以显出不同的层次。它的印制效果艺术性强,最能防止伪造,是印制有价证券的理想的工艺手段。

  采用雕刻、影雕印刷的邮票,其印刷效果无法用平版印刷表现出来。例如,特57“黄山风景”和T.46“庚申年(猴)”这两套邮票都是采用影雕版印刷,图案上的线条非常清晰,用手摸能够感觉得出来。而前几年出现的这两套票的伪造票,都是用平版印制的,票面一片平滑,有经验的集邮者几乎一望便知是伪造品。

  1987年至1988年,在南京、九江等地的邮市上,甚至出现了以彩色复印机复印伪造的“黄山风景”、“金鱼”、“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及“牡丹”小型张等高档紧俏邮品。这些假货的欺骗对象,主要是初集邮者。


                                        鉴别邮票真假的方法

 

 1、假齿孔邮票

    邮票如果同时发行了细齿与粗齿邮票,或者有齿与无齿邮票,或者同图案的邮票与小本票,当两种邮票品的价格差异较大时,变造者就会在齿孔上动脑筋。例如,当无齿邮票价格远高于有齿邮票时,把真邮票的齿孔剪掉,使其成为无齿邮票。有时,某些有齿孔邮票比无齿孔邮票更贵,就会给无齿票或小本票没齿孔的打上齿孔。此外,人为搞出变体品,专门在邮票图案上打齿孔,称作“错齿票”,或者把双连票中间原有的齿孔补好,就成为了“漏齿票”。 

 2、假刷色邮票

  “变色”、“漏色”是收集变体邮品者收集的主要品种。邮票刷色的标准很难用文字精确表述,辨别难度很大,主要凭视觉感。使用化学药品、改变或除去邮票的颜色,人为造成错色票。 

 3、假水印邮票

  水印是在制作邮票纸张时加上去的,它是防伪的重要手段。伪造者采用偷梁换柱的办法,将无水印邮票揭薄,用带水印的邮票纸从背面进行裱贴,成为假的水印邮票。

 4、假加盖邮票

  加盖邮票是在邮票上重新加印文字、数字、图案,加盖邮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容易发生印刷上的差错,产生如倒盖(印)、复盖(印)、漏盖(印)、偏盖(印)、错字,、漏字等“变体品”。大多数情况下,加盖票属应急使用,发行量少,使用时间短,往往比原票珍贵。各类“变体”的加盖票更是一些集邮者争购猎奇的宠物。假加盖票是历来伪造票中数量最多,最难识别的一种。

 5、假背胶邮票

  年代较久的早期邮票,会因为保护不当而发生背胶部分或全部脱落的情况,有的仅遗留着胶痕。此外,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比如我国南方地区,空气潮湿、气候炎热,许多集邮者为防止有背胶邮票发生粘连就在买了新邮票之后先洗去其背胶。但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无背胶邮票,都不大受欢迎。原因是:一则影响其美观,二则影响其身价。为了使背胶受损的邮票变成完美的“新”邮票,变造者会在这些邮票背面重新涂新胶。该种假票一般较难辨认。

 6、假纸质的邮票

  邮票用纸很讲究。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纸张各异。有些国家还专门特制邮票纸,生产销售均由国家统一控制。因此,伪造邮品(尤其是仿造邮品)极难找到与原票完全一致的纸张。邮票纸质常常是辨认伪造品的重要依据之一。伪造者常用杂志或书刊上的邮票图案,人工改变纸质颜色、光洁度,造成与真票相似的邮票。

 7、假邮戳

  伪造假信销票或假实寄封(片),制作各种假邮戳盖在票、封、片上,主要有以下类型:

  (1)、用现在的真邮戳盖过去的邮品,邮戳上的时间、地点均不符。另外,使用私藏作废的旧邮戳加盖邮品。

  (2)、私刻邮戳,加盖伪邮品。

  (3)、用黑色墨水手工描画假邮戳。

 8、假实寄封

  假实寄封一般有以下几种作伪手段:

  (1)用真票(新票)在信封上加盖真邮戳。此法能大量变造赝品。

  (2)使用假票,在信封上加盖真邮戳,多以伪造近期实寄封为多。

  (3)将信销真票贴到信封上,在封上补画其余的邮戳。这样,假实寄封上的邮戳,票上部分是真的,封上部分是假的。

  (4)将一般实寄封上的邮票揭下,换贴上邮戳位置适当的信销票,变造成实寄封“珍贵品”。

 9、假邮资封片

  国内见到的邮资封片赝品,一般是照相制版用现代化印刷机械大量印刷出来的,图案上很难找出破绽,须从刷色、印刷质量及纸质等方面辨别。此类印刷的封片数量都比较大

 10、臆造邮票

  完全由伪造者随意制造出来的“邮票”,由于有不同的背景,情况很复杂,较难断定。有下例几种:

  (1)国际邮商滥印的各种邮票。

  (2)不法分子或团伙臆造的各种邮票。

3)艺术爱好者绘制的各种邮品。

 

邮票辨伪:40倍放大镜显票胆真身


    假票五颜六色扑朔迷离  真票原色原调干净利落

  一套8枚的《西游记》套票全价为350/套,其中面额为60分和70分的两枚邮票,市场价即为300元;《桂林山水》全套8枚总价230元,面额6070分的两枚邮票,市场价为200元……这种在整套邮票中价格最高、占总价比例极大的一至两枚邮票就叫“票胆”。

  近期,邮票市场中屡屡见到“假票胆”夹带在套票中出现,掩人耳目的手法令收藏者难以辨认。不过,邮票集藏家、鉴定专家告诉记者,辨认“票胆”真假并不难。 

  假票会有彩色网点

  “假‘票胆’在所有地方都普遍存在,太多收藏者受骗买假了”,邮票集藏家、鉴定家根叔表示,经他过手的假“票胆”实在太多,五花八门,有的甚至还不止一两个版本。不少收藏者专门为寻“票胆”而来,比如找一枚原价200/枚的《荷花》“票胆”、面额70分的邮票,如果收藏者听到商家开价100/枚,自然喜不胜收地买下,最后却往往因为贪便宜而买假。

  不过,根叔表示,真假必然有差异,假“票胆”也有破绽,收藏者谨记鉴定原则即可破解。一是假票通常用铜版纸,二是齿孔通常不规则,三是无背胶或假背胶。最重要的是使用40倍的放大镜来细致观察票面上的图案。由于假票是造假者拍摄真票后利用电子制版、电子分析印刷,因此必然会形成彩色网点;而真票没有彩色网点。

  比如在40倍放大镜下,《台湾风光》中的“票胆”、面额60分的邮票,真票票面的“60”字样是原色单色,而假票票面的“60”字样呈现化开的五颜六色;又如《古琴》真票票面的“中国人民邮政”字样显示出多个单色的圈状构成,而假票票面的字样却由多色多状构成。

  收藏者不要先被“笋价”迷惑

  有行家表示,收藏者不要不懂装懂,收藏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日前,有上海媒体报道,一名老市民以1万多元价格“捡漏”了一本有《梅兰芳舞台艺术》、“江山一片红”等珍稀邮票的邮本,最后发现全是假票,假票的尺孔全是造假者手工凿出的。

  邮票收藏家余耀强表示,邮票如果经过加工一定有踪迹可寻。只要是行家或专家,都不会轻易受骗。他建议收藏者不要先被“笋价”迷惑,大多数收藏者上当就是因为看到价格有空间。

  收藏者也要对市场价格有所了解。比如目前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的价格为15万元/枚左右,套票有齿孔的8000/枚左右,套票无齿孔的50000/枚左右;未使用过的“一片红”普通品相的也要60万元/枚左右,已使用过的也要40万元/枚左右。

  另外,余耀强提醒收藏者,辨别邮票真假关键是看票面,齿孔只能起辅助作用,因为市场上也存在因为邮票品相不佳而加工,将缺陷修补的做法,很可能对齿孔进行修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8008301号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

State Post Bureau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